【媽媽,我自己處理就可以了】
最近這一個禮拜,妹妹整個人似乎都為某些事情苦惱著。
其實說穿了沒甚麼真正的大事,大抵就是某某某叫誰不要跟我玩、有人去老師那邊告她狀說她都不跟他玩、或者是姊妹淘切八段已經兩天都沒講話了…。
這種事情真的是孩子們的『大事』,每節下課就是『關係現形記』,敏感易察的妹妹雖然心裡清楚,但言語或行動上特別放不開,百轉千迴的思緒加上愛面子不認輸的個性,雖然不至於影響到生活作息,但已經跟我嘮叨兩個禮拜了。
剛好週五輪我到班上說故事,前一天晚上我告訴妹妹,不如我說個朋友吵架的故事,大家就可以藉機會聊聊,說不定可以釐清一些猜測和懷疑,建立溝通對話的方式。(其實媽媽也只有開門見山說亮話這招)
妹妹點點頭,睡覺去了。
不料隔天醒來妹妹特地跑到我面前說:
『媽媽,你今天不要說那個故事了,我自己處理就好。』
雖然摸不著頭腦,但早已習慣她反覆謹慎的個性,只好抽換另外一本趕緊出門。到了班上氣氛良好,不像妹妹說的暗潮洶湧,倒是最彆扭的就是她自己,偷偷注意一下她的姊妹淘臉色,嗯,好像不太開心就是。
老師印證最近孩子們的人際關係逐漸複雜,每天要處理的『訴狀』愈來越多,不過我們交換意見後決定按兵不動,看看大夥兒情勢如何發展。
當天中午接妹妹放學,她神色自若地告訴我已經和姊妹淘和好了:
『媽媽,今天第二節下課,李某某在看竹節蟲的時候,我跑到她旁邊跟她說我們和好吧,她馬上就說好,然後我們就一起玩了。』
『太棒了,你主動跟她開口的嗎?』
『對啊,我有注意她在幹嘛,所以她自己一個人去看竹節蟲的時候,我就趕快跑過去了。』
我像是中樂透一樣緊緊摟住她,暫時說不出什麼話來。沒想到接下來更讓我震撼:
『還有,第三節下課我把下午有留課輔班的女生都找過來開會。』
『啊?開什麼會?』這是我孩子做的事嗎?我實在太驚訝了。
『我跟大家說,以後如果男生一直追我們,我們不想被追不想這樣玩,就通通站著不要動,不然我們沒辦法玩自己想玩的遊戲。』我想起之前她有跟我抱怨男生愛追著她跑,她說不喜歡卻還是沒辦法阻擋,於是我跟她說站著不動,男生覺得無聊就會閃了。
看來,她覺得女生不能被各個攻破,所以打算來個聯合抵制。
『喔,那大家反應怎樣?』我強忍住笑意問她。
『大家都說好,但是還是要看下禮拜怎樣啦。』她皺起眉頭認真的表情讓我別過頭去自己偷笑。
『不過我在開會的時候,Nana在旁邊要找我,我要她等一下,沒想到她就快哭了,害李某某覺得我欺負Nana,對我吼好幾聲。』天啊,一波未平一波又起。
『那…妳有怎樣嗎?』
『有啊,我吼回去啊,然後安慰Nana一下,李某某又不知道情況就亂罵人。我後來有先跟Nana道歉,下星期一再來處理這件事。』小孩間的故事也是挺複雜的。
『嗯嗯,辛苦妳了,原來妳都想好怎麼處理,難怪今天早上叫我換故事。』我不打算多嘴,就讓妹妹自己摸索。
『媽媽,一年級上學期都沒有這些事情,怎麼下學期事情這麼多,每天要處理這些事情真的很忙耶。』這是妹妹最後的結論。
聽完這句話,我在旁邊非常不入流不上道的大笑。是啊是啊,妳不知道人最難搞喔,按照這樣發展下去,我看妳以後煩惱可多了!
當初我們選擇一般公立小學的最大原因,就是孩子會遇到來自各種家庭、不同幼兒園畢業的同學,複雜度相對提高很多,讓孩子自己去感受面對各類迥異的人,面對挫折沮喪、心情的高低起伏,這才是未來她擁有的真實人生。
做父母的其實不需要準備什麼,心臟大顆一點、每天多花十分鐘和孩子聊天,孩子們的『秩序』和『規則』和大人十分不同,我們只要傾聽、鼓勵,偶爾分享自己小時候的做法,剩下的就是觀察孩子的變化,她們自會選擇適合自己的做法找到出路。
我還記得上學期妹妹抱怨隔壁班的男同學一直盯著她挑她毛病,我分享了五六種方法『制』那男生,沒想到最後她告訴我:『媽媽,我選擇忍耐』,這又何嘗不是一種選擇呢?
未來的問題只會越來越複雜,但是當自己的能力也越長越大的時候,一句話:誰怕誰呢?